“多年以后,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,尤大春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抽着雪茄烟吞云吐雾,突然,他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的那一次离家出走……”这是我市作家熊鹏程的新作——长篇小说《那一天》的开头,让人想到了作家加西亚·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的开头。
“熊鹏程的确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。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晓苏评价,《那一天》有“三大法宝”:“连环套”的叙述方式、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、生动的人物形象。熊鹏程的短篇小说集《小人物的悲喜》于1992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。2020年,熊鹏程长篇小说《女猎手》出版,并在“喜马拉雅”有声书版块上线,目前播放量突破70万人次。
“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?”这是熊鹏程18岁时常思考的问题。一次,他无意中看到贾平凹的小说《黑氏》,被他纯朴、幽默的文字所吸引,更被他笔下平凡又不平庸的小人物深深打动。由此,熊鹏程产生了写作的冲动,他开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当成素材写进小说,写周围所熟识的小人物的悲与喜、苦与乐、得与失、荣与辱。
22岁时,他将文章整理为机关故事系列、交通故事系列等,出版短篇小说集《小人物的悲喜》。
熊鹏程在襄州区城管局工作,任务繁重,杂事缠身。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,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写作,每天写几千字。有了多年的阅历与积累,他写作极快,通常一个故事想到开头,笔下的人物、文中的言语、小说的情节便水到渠成。《异人奇事》《羊杀羊》《刘水水创业记》等中篇小说陆续写成。
2018年4月,他开始动手写长篇反腐小说《女猎手》。熊鹏程说,虽然故事是虚构的,但细节、情感必须真实。
《女猎手》出版后,获得读者广泛好评。“小说行文接地气,人物塑造生动灵活,剧情富含时代气息,故事引人入胜。”“这是现实题材小说中的佳作,我会持续关注作者新作。”读者在“喜马拉雅”评论区纷纷留言道。
继《女猎手》之后,熊鹏程的第二部长篇小说《那一天》以惊人的速度杀青。这部小说近30万字,讲述了一对“江湖兄弟”的发迹史,以及在新时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背景下覆灭的故事。
作家李叔德评价:“《那一天》比起《女猎手》,人物形象更加生动,情节发展更加曲折,触及场景更加广阔,语言特色更加突出。作者坚持‘超现实主义’写法,描述社会的本来面貌,坚持写小人物的命运。”
“近些年,国家反腐力度前所未有,扫黑深得民心,除恶大快人心。”熊鹏程认为,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,必须有直面现实的文学担当,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角度,就要把它真实地呈现给读者。